“上夜校”何以成为最时髦的“夜生活”?

红网 梁宇飞 (河西学院)

近段时间,“夜校”这个原本自带年代感的概念火热出圈。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在职学历再教育的“夜校潮”,如今“夜校”课程布置更加丰富多元也更加符合现代潮流,从非遗技艺到博物馆NPC(非玩家角色)体验,从ppt制作到红酒品鉴;有的课程甚至“秒光”,足见其受欢迎程度。(11月15日 中国新闻网)

“青年夜校”之所以走红,在于其给予了多数年轻人一个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机会,也在于促进了公益教育服务在年轻群体中的普及,契合了他们自我提升的需求。“夜校学习”已然成为了一种时髦的夜生活。

白天努力赚钱,晚上学艺解压。使得“青年夜校”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大众工作之余缓解疲劳的调剂。在竞争加剧与生活压力较大的内卷化趋势下,相当多的年轻人感到迷茫,困惑和无奈。“有课可上”,不仅代表了“有事可做”,也代表着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情绪上的紧张感和精神上的匮乏感得到相应的缓解。“青年夜校”就像一个情绪充电站,在引导年轻人拒绝内耗的同时,又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松弛感。

“青年夜校”也体现了“Z世代”在物质满足之外的自我追求以及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从“蹭老年大学”到“上青年夜校”,年轻人学习知识、培养爱好的场所在变,但不变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青年夜校”的走红也展现了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热情。不论是学习一项新技能,还是探索一门艺术,体味一样文化,都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乐趣,更加丰富。不论报名“青年夜校”的初衷是“要想生活过得去”,寻求一种精神寄托;还是满足自己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愿望,学习很早之前“想学而未学”的兴趣和技能。都传达了年轻人立足当下,积极行动的人生态度。与其“早F”之后“晚E”,不如让晚间安排被知识和学习的乐趣充盈,寻找自己的快乐。

同时,“夜校”也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个正向的生活消闲窗口,相较于工作结束后扑在电子产品屏幕前刷短视频、打游戏。用夜校学习的自我充实取代碎片化的娱乐形式无疑是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年夜校”既可以提高青年群体的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也能够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年轻人不再“脆皮”。

并且,“青年夜校”除了“学费不贵,师资权威,氛围轻松,宣传到位”。还兼具一定的社交属性,学习者在学到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课目的同时,也可以顺便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夜校”是学习场所,也是社交场所。轻松的学习氛围,友好的交流气氛,不仅拓展了年轻人的交际边缘,也为人际交往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在“万物皆可搭子”的当下,“夜校搭子”或许又能够带起又一轮社交热潮。

曾有人将“青年夜校”比喻为“无用之用”。相较于工作赚钱的“有用之用”来说,“夜校”固然只是一种“文化食粮”,但又恰恰反映了青年人对自身更多可能性的追求。“青年夜校”能够走红,就在于它同青年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就在于年轻人可以通过体验寻找更加真实的自我,通过学习追求更加完善的自我,通过交流认识更加全面的自我。物质食粮是生存的基础,但在生活中,精神陶冶同样不可或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