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后排不应成“禁区”,学风建设要真正尊重学生

红网 赵子耀(苏州大学)

近日,全国各地高校开展了学风建设活动,部分高校着重强调了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现象的检查,话题#多地高校督促学生上课坐前排#登上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针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问题,有的高校还规定,学生多次犯规可能需要家长来校“陪读”。(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让学生上课坐前排,本意是好的,希望学生能在老师关注下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力。扎堆坐后排,“天高皇帝远”,老师的管辖鞭长莫及,学生的心思可能也飞到九霄云外了。号召学生坐前排,无疑对学校学风建设和教学管理都是有益的。

鼓励往前坐是应该的,但是坐后排就应该被请家长吗?当后排成为了“禁区”,这一要求变成施压,便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如果说处罚是为了加强学风建设,且不论是否真的如此,听起来合理,但实际上与大学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我们历来提倡主动学习,而非填鸭式教育被动灌输。中小学阶段由于升学压力的客观存在,很难将这一理念完全贯彻,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阵地,不应该再延续中小学教育的惯性,理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学习模式。如果学生的学习一直处在学校的高压之下,从高中延续下来的习惯无法被暴露,学生如何了解自己能动性的缺失,又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动性?强制坐前排,反映了高校在培养理念上的巨大偏差。

其次,前排还是后排,并不能完全对应着“好好学习”或是“不学习”,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听课习惯,以及学生上课时身体、心理等具体情况。盲目限制坐后排,是限制学生的差异化选择和合理的自由。同时,学校不思考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质量是否过硬,并且在不构成违纪之处,擅加处罚,都是完全从学校的意愿出发而不从学生角度思考是否合理,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

教室的一前一后,相差不过“一隅之地”,为此就大兴条例大费周章,是否真的一片赤诚为了教学?仔细想来,学习质量到底如何恐怕并不直观,但前排座无虚席,弄出一副“军容整肃”之态则是显然的。如果学校为了做出所有学生坐前排的表面功夫,来应付各种检查,那处罚后排学生无疑很“保险”。

部分学校对学生施压强制,却是为了一场形式主义作秀。我们看到有的学校搞“检查月”“学风建设月”,教学与管理功在平常,何故非要特别落在“月”上?如果说为了检查,就粉饰出全体学生都坐前排努力学习的“欣欣向荣”之态,禁止坐后排甚至还处罚,那不光在理念和手段上荒谬,且打着学风建设的旗号而并非真正出于对学生培养的负责,在目的上也造成了欺骗。对形式检查的重视超过了教学本身,对学生的培养并没有落到实处。

教育的实效不在表面功夫,上级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估考察,应当细致研究,深层次分析教学成效,而不应着眼在所谓“前排率”等表面指标。同时,对学校而言,以威压之势让学生坐前排,暴露出太多问题,本质上反映了学校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强制坐前排,是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损害,是对学生主体性与自由的侵夺,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也反映学校对学生个人的忽视。

作为学生,应当遵守课堂纪律,课堂专注学习。但后排不应成为“禁区”,真正尊重学生,培育学生,以合理的引导取代强制的规训,是学生及社会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