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应是“实惠券”而非“黄牛券”

为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2024年以来,上海市发放了多轮消费券,覆盖餐饮、住宿、体育、电影等多个领域,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实惠,也给商户带来效益。有消费者发现,一些紧俏的消费券“秒没”,网络平台上,代抢和售卖消费券却成了“黄牛”的生意经。一些不法分子采用非法手段抢消费券进行倒卖,更有甚者利用消费券虚假消费、骗取补贴。据上海市公安局通报,2024年底,上海警方会同有关部门破获两起涉消费券违法犯罪案件。(1月10日《人民日报》 )

消费券的推出,旨在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在当前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精准对接了民生与市场需求。从消费者角度看,消费券减轻了支出负担,使市民能够以更低成本享受优质服务与产品;从商家角度看,消费券有效拉动了需求,提升了客流量和营收,尤其对中小型企业的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从消费券“秒没”到“黄牛”倒卖,乱象却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这背后折射出技术、监管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消费券供需不平衡导致稀缺性,“黄牛”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抢券软件牟取暴利,侵占了普通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部分不法分子通过虚假消费骗取补贴,给政府资金带来了损失。这不仅破坏了政策的公平性,还损害了消费者和商家的信任。

为守护消费券这一政策工具的初衷,监管部门需要多措并举,堵住漏洞,让消费券真正惠及民众。首先,应加强技术防控,提高消费券发放的公平性。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化分发系统,杜绝软件代抢等技术作弊行为。其次,引入实名制和多重身份认证机制,从源头遏制“黄牛”现象。此外,加大执法力度必不可少,严厉打击消费券倒卖和虚假消费等违法行为,通过线上线下协作建立举报渠道,形成高压态势,有效震慑不法分子。

政策红利的释放,往往也伴随治理上的挑战。上海市多轮消费券的发放推动了经济复苏,体现了政策创新的积极探索。面对随之而来的乱象,唯有通过技术、法律与制度的多重保障,才能让消费券真正成为广大消费者与商家的“实惠券”,而非“黄牛券”。

来源:红网 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