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年代了,对外地人还搞“阴阳菜单”

王麓民

外出旅游,就餐时如果遭遇“阴阳菜单”,是十分糟心的事情,同时也一直是舆论声讨的对象。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陕西延安宝塔区浪子烤肉店使用“阴阳菜单”一事引发讨论。有网友反映,该店针对本地口音客人和外地口音客人,使用了不同菜单。“烤面皮差7块、烤锅巴差11块、羊杂差10块……一共差了59块钱。”视频中,店家称“其他人都是我们这儿的老顾客,有时候会给他们打点折”。目前,该店已被有关部门责令停业立即整改,并对该店依法立案,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店家针对本地外地客人搞“阴阳菜单”,显然是一种短视的“宰客思维”。店家可能认为外地游客多是一次性消费,就搞起了宰一次算一次的“一锤子买卖”。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影响当地旅游形象。这次搞“阴阳菜单”的店家,被责令停业整改,并被立案监管,其声誉损失是可想而知的,实在得不偿失。

法治的时代下,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必须付出代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同时,消费者权利意识在不断增长,有关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力度也在加大。当地监部门对涉事店家“立案调查,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的快速处置,正是依法维护市场秩序、捍卫消费公平的体现。这就给所有商家提了个醒:法律面前没有侥幸,区别对待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这是不可践踏的违法红线,一旦触碰,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任何“小聪明”式的宰客行为瞒不住。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录者。此次“阴阳菜单”事件被曝光,源于网友的一条短视频。这就充分说明,在社交媒体时代,商家的任何不端行为都可能被轻易记录和被快速传播。店家试图通过“看人下菜碟”来牟取不当利益,无异于火中取栗。消费者的差评和曝光,足以让商家口碑“塌方”,多年经营积累的信誉可能毁于一旦。透明的网络环境,已成为监督商业行为、倒逼商家诚信经营的无形之手。

如今是提振旅游经济的时代,不允许店家破坏当地旅游形象。 当前,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旅游体验,以期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一座城市的旅游口碑,是由无数个像浪子烤肉店这样的微观体验构成的。如果某个店家有不诚信行为,被曝光以后,可能会抹黑整个城市的形象。“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教训,屡见不鲜。因此,维护公平透明友好的旅游环境,已不仅仅是商家个体的经营准则,更是关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店家搞“阴阳菜单”,是落后于时代的小把戏。玩“小聪明者”必吃大亏。搞“阴阳菜单”,在人口流动不大、信息闭塞、法治不健全的年代,或许是攫取不义之财的“窍门”。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玩“阴阳菜单”就不识时务了。让“阴阳菜单”此类把戏彻底成为历史,应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共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王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