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鸡排哥”排队之后该怎么办?

段官敬

说实在的,网络信息时代,注意力经济往往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一个玩梗、一个动作、一段表演或许一个元素就能够让一座城市“莫名出圈”,网红更是宛如“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走马灯。“鸡排哥”以个人独特气质走红网络,其经营理念与诙谐幽默、真诚热情值得点赞,对于城市文旅发展而言,如何将“网红”效应化为“长红”动力,更是广大网友不远千里奔赴打卡、为“鸡排哥”排队之后该怎么办的现实课题。

如果说,“鸡排哥”只是景德镇瓷都的“开胃菜”,那么瓷都魅力风采与城市底蕴就是“正餐”,接下来在花式宠客上想办法、在城市建设上动脑筋,诸如把“鸡排哥”收入城市文旅队伍“麾下”,成立鸡排哥专班、维护现场秩序和安全,再如完善城市交通、志愿服务等体系,开辟媒体专区等,一系列操作都在接住“泼天的流量”,为城市文旅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接流浇地”。不得不说,当地的良苦用心、迅速反应足以值得点赞。

现实应当看到,网红人物纷纷扰扰,不乏许多热闹开场、沉寂收尾的“模式套路”,甚至让不少人见怪不怪,其中逻辑叫人有种“无解”的无力感。诚如此,网红效应来得也快、去得也快,火得一塌糊涂、走得后知后觉。捕捉一波流量,考验城市领导者与治理者的智慧,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让远道而来的八方旅客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品质的形象,烙印“难忘记忆”、才有“下次再来”。相反,只求“一时爆火”,接下来不管不顾、赚个“快钱”,甚至把旅客当“唐僧肉”与“流量韭菜”,那么人们必然会“用脚投票”,不仅网红IP“出局”,城市形象更会“减分”。

所见,网络上部分网红“高开低走”,正在于“火后”文章“火候不足”。网红也是城里的人,也是城市的一份子。从更大格局来看,每个人都是城市的名片,真实折射出城市的内涵价值与模样姿态。以“鸡排哥”为例,诙谐、幽默、热情、大方的谈吐,甚至“鸡排家族”解锁新成员中看到了家庭和睦、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与优良家风,背后与瓷都景德镇文化积淀遥相辉映,总有一种大气与烟火气相互交织感,叫人总想拨开其中的精神密码:存在怎样一种微妙关联。所以说,兼备高冷范与烟火气的城市底蕴,如何将之得到更好绽放,或许提供了为“鸡排哥”排队之后的一种答案。

文旅竞争始于“网红”,成于品质,决于底蕴。一块6元的鸡排搞成了“6亿项目的气魄”,网络群体的心态可能无法捉摸,但精神需求与情绪价值的共鸣点是一致的,对美好事物与真诚品格有着满满期待。尤其在滤镜渲染之下,人们渴求的是真实体验、难忘印记以及值得回味、不负此行的美好收藏。对于城市而言,让优质供给与憧憬向往紧密衔接,才能将排队打卡“鸡排哥”的人群留下来,将“流量”变为“留量”、让“网红”持续“长红”。当然,跳出“热闹开局、沉寂收场”的怪圈,并非轻而易举、敲锣打鼓之事,值得探寻与思索。

来源:红网 段官敬